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聚焦引航 > 正文

人生尽头有人伴,来看安宁疗护体系在健康小站的最新探索 当前关注

  • 2023-06-19 11:04:22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燕 文 林云龙/摄 通讯员 贾南洋 缪琴 陈闯宏


【资料图】

老伴起伏的胸膛渐渐平静下来,安详地离开……想起老伴离去的最后时分,张大伯依然感受到无法抹去的忧伤。但他又觉得心安。

老伴生病的10年,几乎都是在家度过的。“帮她翻身、按摩、用棉签清洁口腔……在张大伯的细致照护下,大妈人生的最后阶段还是舒适的。”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何天丽回忆。

张大伯老伴是杭州市西湖区居家安宁疗护的一位老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生命终点,人们希望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完人生,这也是安宁疗护的本意。

值此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成立两周年之际,记者深入调查健康小站在安宁疗护新体系中的探索。

家里的病床前有了白大褂老人的心就定了

2012年,张大伯的老伴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2015年、2016年两次脑中风后,每况愈下的她因为吞咽功能丧失,长期留置了胃管,以保证营养和药物摄入。

留置胃管需要定期护理,但这样一来,病人就要在家和医院之间来回跑,又要上上下下楼梯,对老伴来说太折腾,于是张大伯向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求助。

考虑到张大伯老伴的情况,中心派出了文教站点的罗丰年医生和护士长何天丽。两人按照与张大伯约定的时间,准时上门做胃管护理。

“刚开始,她每次看到经常来的罗医生上门,就会点点头,表示知道了,感觉安心了。但最近几年她的情况越来越差,人也识别不出来了,自理能力都没了。”张大伯说。

大妈患的是不可逆转疾病,适合居家安宁疗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团队可以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来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于是,根据大妈的病情,社区医生给大妈制定了一份安宁疗护的治疗护理计划——高蛋白低盐低脂饮食,加强营养;规律降压、抗血小板凝集、调脂、稳定斑块等对症支持治疗;中医辅助治疗,适当肢体康复训练,增强肌力,预防坠床跌倒;及时评估,观察生命体征及药物疗效和副作用;落实日常生活护理;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

何天丽说,居家安宁疗护需要根据患者情况不断调整护理方案,每次上门做胃管护理时,他们便会进一步了解患者情况,根据病情进行一些指导,像长期卧床容易生褥疮,会跟大伯说要经常给大妈翻翻身,前期患者还有意识的情况下,让患者下床走动一下;关注患者的生活环境是否舒适,提醒照护人要注意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体位管理等。

“他们真的是手把手教我的,因为有了医疗方面的专业指导,我照顾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张大伯告诉记者。

医护一次次地上门建立起与患者彼此的信任

医生、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信任,也是从这样一次次上门服务和指导中建立起来的。

刘先生母亲离世已一年,回想起母亲当初居家安宁疗护时说:“我妈妈吃得比较精细,有些东西是不吃的。但为了营养全面,我们想让她吃,很难说通,但是家庭医生艾叶盛跟她说,她就会很听话。”

“确实,我们有时就起到这样一个桥梁的作用。”护士长何天丽说,“有些家庭可能没有家属和亲人长期陪伴照料患者,平时是由保姆照顾的,有时候患者跟我们沟通比直接跟家属沟通更加容易,便会让我们出面。”

她记得有这样一个患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表示不想再被送往医院治疗或抢救,只想在家里安详地走,但是家人并不同意,因此想请他们帮忙跟家属表达这个意愿。“根据病情,我们当时也觉得其实送医的意义并不大,于是跟家属一起商讨如何帮助老人平静安详地在家中度过人生最后阶段。”

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闯宏说,有时家属会以他们认为更好的方式,让患者按照家属的意愿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比如腿脚不好,就不要下床走动了;吃东西要吃哪些,哪些是不能吃的。但安宁疗护更需要尊重患者本人的意志,让他/她在最后阶段过得更加舒适、自在,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我们的安宁疗护团队会根据患者情况与需求,制定患者的医疗照护计划,患者可以与家人和安宁疗护团队成员讨论自己的需求和选择。”

最后的这段时光家属与患者同样需要呵护

刘先生的母亲在2005年被确诊为高血压,2010年被确诊为帕金森病,也有阿尔茨海默病,长期卧床。去年6月,艾叶盛医生上门发现刘先生的母亲小便量减少,几天后再去,小便量更少了。因此判断,这样的情况下,患者的生存期会减少。

“我们的医生、护士会委婉地跟家属沟通,有没有送医的想法;家属和亲人有没有在外地的,这些天能回来再见一面的……”护士长何天丽说,一些临终事,家属可能没有想到,安宁疗护团队就会提前做好关怀,帮助家属减缓失去亲人的痛苦。

安宁的一方是临终患者,另一方是仍要活下去的家属。临终时家属情绪的安抚,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在前期定期上门的安宁疗护服务中,会潜移默化地进行。”何天丽说。

施大伯是西溪街道的一位居民,老伴得了阿尔茨海默症,至今他已照护老伴15年。“我听过很多专家的医学讲座,其中有一个专家说过,这个病最长能活10年左右,但她到今年已经15年了。”

安宁疗护团队的医生护士曾多次跟大伯说:“只要你照护得好,大妈还能活得更久。”这就像一针针的强心剂,给施大伯很大的信心。

虽然有保姆一起搭把手,但有些事情施大伯还是亲力亲为。“食物怎样搭配更营养,平时到医院配药,给她翻翻身……这些我都会自己去做。”施大伯说。

当然他会碰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老伴发烧了,这时候他总是马上想到安宁疗护团队的专业医护人员,“医生很快就会上门来帮忙。”

老伴的问题可以暂时解决,但是施大伯自己的问题呢?老伴已经毫无意识,他依旧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精心照护和陪伴。

而当他苦闷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安宁疗护团队,于是就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何天丽等几个熟悉的医护人员聊聊天,“她以前躺在床上,还知道身边照护她的人是我,我动她一下,她还会怪我一句。可现在,她什么都不知道,即便想听她骂我一句,也再没这个机会了……”

何天丽说:“每次大伯来,我都会表扬他: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因为你照护得这么仔细,所以大妈才能活这么久。这种精神上的鼓励,能让照护的家属得到慰藉,也能让他们接受生命最终会消亡的这个结果。”

新闻+

为了让更多的人在家或社区“善终”,杭州市西湖区用了五年的时间构建了安宁疗护新体系,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社区老年照护(安宁疗护)病房建设,构建安宁疗护新体系。

这些安宁疗护病房也都是建在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内,在2018年西湖区三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安宁疗护病房的基础上,今年西湖区还将在转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开设安宁疗护病房,形成全区南北两个安宁疗护服务基地,辖区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民营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形成全区安宁疗护服务网。

标签:

推荐阅读

人生尽头有人伴,来看安宁疗护体系在健康小站的最新探索 当前关注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孙燕文林云龙 摄通讯员贾南洋缪琴陈闯宏老伴起伏的胸

晶合集成:车用芯片近期通过客户总成可靠性测试

证券时报e公司讯,晶合集成(688249)6月19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车用芯

羽毛球印尼公开赛:郑思维/黄雅琼混双夺冠_要闻

6月18日,郑思维(左) 黄雅琼在比赛后庆祝获胜。当日,在雅加达举行的

波音预计“很快”将737 MAX产量从每月31架提高到38架

界面新闻援引路透社6月18日消息,波音民用飞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

世界滚动:清华团队AI创企生数科技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

AI创企北京生数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观察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教育观察